理性与信仰--从霍尔巴赫说起

作者:利未

华人基督教联盟论坛,20029

霍尔巴赫,作为十八世纪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坚定倡导者,他对法国启蒙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深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与费尔巴哈、休谟、斯宾诺莎等人同样对教会、神权提出了很强硬的批判。这些人本主义思潮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都在西方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法国大革命的整个过程已经让人们怀疑自由的真正含义,
人生而自由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而行,人类固有的自信再一次大受打击。

过后不久,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却把强力意志”“超人捧上了上帝的宝座。霍尔巴赫也不能幸免,他在极力否定绝对者上帝的时候,又提出了所谓的道德规则,并且需要一个绝对的君权施行善行法则。人毕竟还是人呀,没有受到制衡的专制易导致暴政以及自由的消亡在现代已经是一个常识。霍尔巴赫在一两年后已经改变他的初衷了。

其后,理性主义终于生出反抗自己的儿子--存在主义。随着无神存在主义的出现,人类已经被宣告要去拥抱虚空与死亡。另一方面,有神的存在主义也随着出现,妥氏的一句话,如果没有上帝,我就什么都可以做点出了理性主义在道德方面的死穴。克尔凯郭尔的信仰激情论表明,作为个体的人而言,不存在纯粹的理性。而舍斯托夫,更是以旷野的呼告去撞击这一面冰冷的墙壁。存在,是这么让人触目惊心。

在科技领域又如何呢?二十世纪的科技迅猛发展,远远超过了前人所想象的。但是二十世纪也是很可怕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死了好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大家都蒙了,这是怎么回事?人类怎么了?

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从E=MC2到量子,从夸克到宇宙大爆炸理论,人们再也无法那么自信了。纯粹的物质世界可能吗?开始成为一个科学界经常讨论的话题。

达尔文进化论因为受到现代考古学的挑战,不得不一再修正自己的理论,今天的进化论和马克思时代相比已经差不多面目全非了。

逻辑学的发展也同样打击理性主义者的自信。罗素的理发师悖论揭示出逻辑自身固有的矛盾,而哥德尔证明了作为模型论基础的谓词演算系统完全性定理,后来又推出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指出任何一个形式化的数论体系,都存在不能用逻辑证明的命题。也就是说,在一个自包的体系内部,必定存在一个命题是无法在本体系内证明的。哥德尔再一次提醒了理性主义的信仰先设特性。

在国内,受教育影响,许多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的认识几乎还是停留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水平,当然这种状况在九十年代以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大陆学人的佼佼者刘小枫博士就一直在努力尝试构建真正适合中国的汉语神学。其思辨性的神学评论《走向十字架的真》、中西文化比较的《拯救与逍遥》、还有《这一代人的怕与爱》、《沉重的肉身》等著作都重新让一代年轻人思考起来。

二十世纪的护教学也在发展着。言说是传播福音信仰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言说本身又离不开理性,许多持福音信仰的基督徒拿掉反智主义的帽子,以自己个人信仰为先设,展开了理性与信仰的对话。除了薛华的《理性的规避》、C.S.Lewis的《返璞归真》以外,还有贾思乐博士(NormanL.Geisler)的《当代护教手册》也值得一看。国内出版的《当代西方宗教哲学》一书介绍了当代西方一系列理性与信仰的对话,看完以后,估计在理性层面已经疲倦得无话可说了:)